相关文章
友情链接

蜜饯漂白剂:问题食品能否给胃一个“平台期”

  部分蜜饯生产厂家的生产环境肮脏不堪,工人随意添加添加剂,伪造检测报告,随意更改生产日期……一些蜜饯加工厂的制作过程触目惊心。(4月24日央视《今日观察》)

  接二连三的食品卫生安全问题,仿佛让人置身于一个无人管理的原始丛林。一连串被曝光的有毒有害食品,即使仔细罗列,也恐怕挂一漏万。从“结石奶粉”到“瘦肉精”,从“地沟油”到“毒豇豆”;再从“皮革奶”到“皮革胶囊”,今天又冒出了“蜜饯漂白剂”,数不胜数,可谓“毒网恢恢疏而不漏”。

  此时此刻,笔者有一种患得患失的想法,是否分期分批曝光问题食品,至少可以给胃一个慢慢适应的“平台期”。否则,面对这样的食品卫生环境,即使不被毒死,也会被恶心死。“平台期”本来是上帝在创造人类的时候设计的一个“保护装置”,就怕人类在贪图某一种享受时过分放纵。那么,问题食品如果也能分期分批曝光,至少让人们在心理感受上舒缓一点。人们不是已经习惯于就着地沟油炸的油条,美美地喝一杯“毒牛奶”的日子了吗?其结果最多是又发现了若干疑难杂症,或某种疾病逞高发状态,谁也没有责任。

  但当人们还没有在这些“问题食品”刺激下的“平台期”中缓过劲来,“农药茶叶”和“漂白蜜饯”又急于上场,这让已经被锤炼的“百毒不侵”的身子骨,也难免要虚脱了。怎么可以如此放纵呢?即使是销魂的美事也不能这样无度,就更不要说这种令人恶心的问题食品了。

  请原谅笔者无能,在这里责怪媒体的曝光。因为,笔者不是“有关部门”,无法阻止这些无良的企业,而“有关部门”也没有表现出有关谁的利益。或许消费者自以为通过纳税购买了相关公共服务,但比起某些相关利益来,或许根本不是它们的主顾。再说,问题食品被一样样曝光,除了相关企业受一些惊吓外,“有关部门”一直是置身事外的。

  微博上好像有人发起合伙租地,用于“自产自销”。这也许是对的,既然无所依靠,就只能靠自己。但是,对于这种“自产自销”,且不说是否可行,但从社会发展来看,无疑是一种倒退。企业和商业是社会发展标志,是一种物质文明。为此,一系列的社会秩序也因此而建立,形成了一个社会管理体系。于是就有了做“蛋糕”的,监督管理“蛋糕”质量的和分“蛋糕”的。而后二者是要做“蛋糕”的和吃“蛋糕”的出钱供养的。这种体系如果正常运行,则皆大欢喜,是所谓社会秩序。而现在做“蛋糕”为了牟利做“毒蛋糕”,吃“蛋糕”为了健康安全要自己做“蛋糕”,社会似乎在向刀耕火种发展。这不是社会倒退是什么?

  问题在于,问题食品已经出现蔓延之势,但对此的谴责似乎还停留在无良商人身上,监督管理“蛋糕”质量的“有关部门”没有担当起一点责任。那么,笔者既不能指望商人身上充满道德血液,也无力唤醒“有关部门”装睡,就只能指责媒体为何要曝光这些问题食品了?

  还有一个原因,这些问题食品基本上都是媒体记者发现的,而不是专门做这些事的“有关部门”的作为。那么,只要媒体不“多管闲事”,人们完全可以活在“吃几吨问题奶才致癌”的健康生活里,沉浸在“一天吃六颗皮革胶囊没问题”的稳定情绪中。

  知风